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热搜:
小康社会
乡村
召开部
会议
分析
经济运行
城市
公共
电车
客运
首页
要闻
商业
头条
综合
法治
民生
科技
社会
教育
文化
环境
融媒
交通
电力
国土
安全
健康
关注
舆情
三农
消费
生活
能源
食品
房产
人物
城市
资讯
来信
书画
旅游
图片
新媒体
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智慧水文化点燃明台旧事
2022-08-02 16:14
文章来源:小康新闻 作者:佚名
0
山连着河、河连着原,连绵不断的梓州新韵,油然而生夏日里从喧嚣到宁静的浪漫。农历辛丑年六月初七日,雨过天晴、朝霞烂漫,来到绵阳三台,老许与小田、小谢穿过古梓州凤凰山脚被誉为“小小苏州河”的可亭堰,一阵阵蛙叫蝉鸣。一条蜿蜒的水泥路掠过千佛崖,便开始滚滚涌向高高的寺门,经六分钟爬跑,便是红墙黑瓦、飞檐翘角的琴泉古寺。伫立山门,四周散发出袅袅香气。远眺智慧水利华能明台电航闸坝小明湖,一尊大佛映入眼帘,转瞬之间便融入到古今记忆。
一、寻找东山大佛遗迹
三台县琴泉古寺与东山大佛隔江坝相望,东山大佛经文物管理专业现场勘察,其佛龛连基座通高14.6米,胸围约14米,残像高8.95米,肩宽8.1米,莲台高4.3米,基高1.35米,长径10米,造像依山凿成圆雕与岩石相连,两边有宽约1. 5米的贯穿通道,通道边有内高外低的走水沟和大小不一的囤水坑,岩壁有曾经建筑开凿的榫洞,推断造像曾盖在四重檐殿堂中,最高四重檐已超像背后山崖约2米。在疏通造像贯穿通道时,在存积土和基础走水沟采集到大批三彩红陶,有仙人、走兽、筒瓦、砖和唐开元通宝铜钱及大火焚烧后留下的10-20厘米厚的焦木炭灰层,这造像大殿曾毁于一场火灾。在残像背胛发现字径约0.3米的阴刻“大广日曰二”残损汉字,分析为“大唐会昌三年”繁体,以此推断造像在唐武宗毁佛前的唐会昌(公元843年)前就存在。佛教残像被重新挖掘后,社会信众自发募捐重塑了释迦大佛头像,香火盛旺,远近闻名。随后,文史界为该尊造像是大佛还是观音产生了持续的争论。
持造像为大佛的说:东山残像为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因涪江洪灾经常冲击梓州城,东川节度史郑复主持了城外涪江段移江改道工程,向山崖边移江三里,使涪江远离梓州城,减少了水患。而移江后形成滩弯水急,多有覆舟。为解决行船安全,驱邪镇水,便选择在山腰凿建大佛,以作航标,使行船进入滩口便能看见佛像,提醒南来北往的船舶避险过滩,保佑平安。所以东山摩崖造像是与唐开成年间移江有关的文物遗存。该造像体态浑厚,须弥座,手结法印,从残像身姿、配饰和佛制考究,应为晚唐“毗卢遮那佛”造像,可能毁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事件中。另从挖掘的宋三彩实物、大量焦木炭灰层和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潼川府路提刑王勋修复摩崖造像的题刻推断,也极有可能在南宋重建,并在南宋某年寺院突遭大火全毁,寺庙及造像衰败荒芜而逐渐被废弃。故史籍一直无载。另:1938年春,全民抗战国立东北大学从西安内迁三台后,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黻先生来三台筹办“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曾和大学生去东山考察,发现过该尊造像,当时未留下详细考证文史,但说是一尊“古代残佛”。1999年8月,北京大学教授马世长先生率队考察石刻造像,确认东山大佛为晚唐“毗卢遮那佛”造像。而持观音像一说所指的唐观音禅院不在现东山大佛原址,而在现下游东山寺某处江岸。
持造像为观音的说:根据《全唐文》第九部卷八零六唐人候圭著《东山观音院记》记载:“广明初,梓州浮图祠大小共十二。慧义居其北,兜率当其南,牛头据其西,正观距其东。上临绝壁,下瞰长江。青霭属天,纤尘莫及。峰岩险峭,孤标势盛,诸寺让焉。自仪凤元年置,本号清居,寻改真观。凡一百六十七年,会昌中,例从毁废。大中时,内大德僧知元,与工部李侍郎同议兴复。功业未就,属蛮獠猖狂,将犯西蜀。有三藏僧洪照,召诸寺僧智海等,於旧基置降魔坛,号曰无能。节度使尚书独孤公因给牒,置院利人,信施穿存至,飞木挽石,僦徒募工,树立新规,因循旧迹。制未周岁而及半,创观音像堂三间,南边佛舍五间,山头大阁三层七间,房廊厨库门庑十五间。皆尽雕饰之妙,宏壮之丽。瞻仰崇峻,依归者万计。旧传砖塔十三层,岁久倾欹,忽遇风雷,迟明却正,时以龙神扶掖之异,今馀其址。又有石龛四五,兼鬼子母,下临方泉。里巷以高裸之容 ,祈祷者众,颇有灵异。故李公溪石前身之说,诗碑尚在。洪照姓郑氏,虢州卢氏人。幼诣清凉金阙寺镜公处出家,竹林寺用公处具戒。壮岁就兴善寺则公处受灌顶五部大法,明五天梵字。太和七年游蜀,初住绵州大安寺。洎返初服,再从剃落。因隶绵州开元寺,置上方转轮经藏。十年秋,川主尚书韦公请居慧义般舟院,因得重新正观焉。常以真言祛邪逐祟,咒水治病救人,不可胜数。咸通十三年夏六月,委化於般舟旧座。寿七十八,腊五十五。建方坟於东山。梓州诸寺山院陈迹,慧义则有庾开府王子安李北海赵蕤处士碑,牛头则有闾邱博士均严员外碑,南禅院应天院则有李员外商隐净光彻大碑,圆梵寺兜率寺则有崔相国杨相国记,灵泉院法社龛则有王校书鲁记,皆雄词健笔,抉异挑奇,相继驰名於诸夏矣。惟正观旧无纪述,照公门人从文,清标正直,勤苦修持,承袭岩栖,宗依明教,亦得其三密心印。乘间录精宇之兴废,先师之行业,蒯巷崖五尺请书。圭辞不获命,书曰:「旧真观寺,今观音院。元始其意,照成其志,文终其事。辛丑岁正月二十七日丙子刻。」”
而且,《全唐文》候圭《东山观音院记》研究,可以勾勒出当时观音院的一段历史:唐僖宗广明初年(公元880年)黄巢兵犯长安,受拜中书舍人的侯圭(晚唐文士)随僖宗入蜀。记录了当时梓州有大小寺庙12处,其中著名的慧义寺(现琴泉寺)居其北,兜率寺(现印盒山)当其南,牛头寺(现牛头山)据其西,正观寺(现东山)距其东。而正观寺建在绝壁险崖之上,下临涪江,地势显要,雄伟壮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它寺庙无可比性。自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修建,原名清居寺,后改真观寺,经历167年后。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全国性的灭佛事件中被毁废。唐僖宗咸通某年,剑南东川节度使独孤云发牒邀请佛教密宗派高僧洪照、智海等来梓州弘扬密宗佛法,开设道场,整修寺庙。洪照等高僧在原真观寺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募工修建观音院和密宗道场。因有旧基,又有官方背景,很快就创建观音像堂三间,南边佛舍五间,山头大阁三层七间,房廊厨库门庑十五间(与殿宇相连的宿舍、厨房)。雕工精美,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前来朝拜者数以万计。随即又在寺院崖壁开凿石龛,雕塑包括鬼子母(诃利谛母龛),民间俗称“送子娘娘”等石刻神像,紧临泉池,神奇灵验,香火盛旺……。旧真观寺,今观音院也。唐禧宗广明二年(公园881年)候圭著刻。《东山观音院记》记载的鬼子母“诃利谛母龛”民间俗称“送子娘娘”是护持儿童的守护神。
所以,以史据考,此地应是唐代佛教密宗胎藏界道场,无头巨型石像是道场中观音院的主尊正观音(密宗称圣观音)。侯圭为唐朝著名文士,为当朝人所记可信,东山唐代有观音寺当无可置疑。并与现“东山大佛” 所在的地理方位(正观距其东,上临绝壁,下瞰长江,峰岩险峭)记载吻合。石窟造像下及山顶出土的璃琉筒瓦、布纹瓦残片,精细石凿纹的建筑石材等物(现当地农民在山顶平坝劳作时,仍能翻湮出地下许多古代瓦砾),则为东山建大型寺院的实物佐证,极有可能就是唐东山观音院遗址。据《东山观音院记》记载推断,当时观音禅院延至崖高22米的山顶广旷平地,规模相当壮观。据石窟造像下挖掘出的建筑残件及大火焚烧后留下的大量焦木炭灰层论证,唐代高僧洪照所重建正观寺(观音院)可能毁于后来的一场大火,殿堂及摩崖造像颓垣断壁,随之荒废湮灭。
现在的东山大佛正上方山顶平旷,推测为唐代观音院的“山头大阁三层七间,房廊厨库门庑十五间”遗址,现地里遍布古代布纹瓦砾,精细石凿纹建筑石材。《东山观音院记》里记载的观音院独立存在于东山,而地面建筑早己不存, 唯一留下的是摩崖石窟遗迹,而具有摩崖石窟特征在东山只有一处。经现场勘察考证,具有这一特征的不仅东山寺、竹林寺(竹林寺修涪江桥已毁)内没有,沿涪江东岸上起新德、下至百顷长达20公里的石壁、山坳查遍也没有第二处。据以说明,《东山观音院记》中的观音院及摩崖石窟遗址,正是现“大佛”这一处。结枷跌坐于须弥莲台的圆雕巨型造像,正是唐代高僧洪照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毁佛后,在唐僖宗咸通年间重新修复的正观音像。根据《东山观音院记》里记载“自仪凤元年置,本号清居,寻改真观。凡一百六十七年,会昌中,例从毁废”,而仪凤元年建造的真观寺存在了167年后被毁,推算正是会昌三年。而在残像背胛发现的阴刻残字如分析为“大唐会昌三年”存在诸多疑问。 根据全唐文史料,可以确定现“大佛”位置正是唐代观音院,而观音院主尊理应供奉正观音而不是“大佛”。且该尊正观音巨型圆雕造像颇具唐代“画圣”吴道子描述的观音造像的神韵模式。
三台东山巨型圆雕造像是大佛还是观音?目前无任何史料记载,而只有全唐文《东山观音院记》里记载的梓州观音院和摩崖石窟,但也未说明具体地址及造像是何方神圣。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各抒己见,结论成谜。而东山摩崖石窟和唐代观音院历史悠久,有史为载。彰显了小明湖周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台的独特厚重,当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保护和城乡旅游开发价值。
二、审视明台旧事柳林滩
而小明湖右岸刘家壕沿线则是民国抗战时期可亭埝的配套灌排工程。涪江柳林滩水电遗址位于三台城北7.5公里处的潼川镇柳林村,建于全民抗战反攻阶段,不仅是天府四川水电工业的发端,也是农业农村大县三台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在1944年春,地方乡绅邀请县长吴业祥、国立东北大学校长藏启芳、国立交通大学教授黄万里等50余人发起兴建涪江柳林滩水电站。随后,在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徐可亭的支持下,由经济部责成中国农村水力公司与三台合办。1944年6月7日,三台水力实业公司(永安电力前身)筹委会建立,霍新吾任主任,敬泽书、谢子舆为委员。勘测设计和三分之一投资由中国农村水力公司负责。省经委和三台县再各承担三分之一投资。
1944年10月,涪江柳林滩水电站开工,中国农村水力公司派工程师庞廷伟主持施工。1945年夏天,洪水冲毁施工围堰机坑,不得不在是年秋天重新修建。到1948年6月,第一台机组安装完毕。7月1日正式发电,引水渠流量6立方米每秒。后又装机3台,每台60千瓦共180千瓦。选出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可亭埝明台电站,并负责县城的照明用电业务。解放初,可亭埝更名为民力堰,其涪江柳林滩明台电站再扩大装机至600千瓦,并成为新中国工业文明的起点,随着永安水电、文峰水电、华能明台水电,包括后来的吴家渡水电、冬瓜山水电的兴起或增效扩容,涪江柳林滩水电渐渐荒废、拆除。
说起兴建民国可亭埝柳林滩水电工程,真的离不开从交大成才到清华任教的黄万里。黄万里出生于名门世家,其父黄炎培是前清举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是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在父亲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影响下,黄万里最终选择了桥梁工程专业,于1927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在交大就读时,黄万里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交大毕业时,他只有21岁。其用英文撰写的《钢筋混凝土拱桥二次应力设计法》等三篇毕业论文因极富创建,引发业界关注,由当时已在中国科学界崭露头角的茅以升先生作序,并由学校复印出版,这无疑是极大荣誉。
正当做一名优秀桥梁工程师的美好理想在黄万里面前展开时,肆虐的水患改变了他的人生路径。1931年,长江、汉水泛滥,武汉三镇成为一片泽国,仅云梦一县就有7万生命被洪水吞噬;1933年,黄河决口54处,人命、财产损失无数。目睹水患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黄万里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他决心放弃铁路桥梁工程师的职位,改学水利,以治理江河、拯救农民为己志。他的抱负,得到了一向忧国忧民的黄炎培先生的赞许。
三、留美水利博士与三台有缘
1933年,黄万里参加“庚款”赴美留学考试并被录取,于次年元旦负笈美国,广求名师于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及伊利诺大学,兼修了天文、气象、地理、地质、水文等多门学科,并先后获得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伊利诺大学工程学博士。在美留学期间,黄万里驱车四万五千英里,看遍了美国各大水利工程,并在田纳西河域治理专区实习4个月。这些经历使他眼界大开,深有所悟——“水利工程造在河里将改变水沙流动态,从而使河床发生演变,人们治水也就不能孤立地以沙论沙、以水论水、以工程论工程,而是要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这一观点,奠定了黄万里作为清华教授毕生参与治水的基础。
黄万里在美学成归国后,先后有浙江大学、北洋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四所高校先后请他去教书。“我尝治水涪关道,三载移家居梓州。凿石开河资灌溉,一桥飞若彩虹浮。”伴随国立东北大学内迁三台现场交流讲学,黄万里博士被县政府邀请到争胜的高桥村,现场设计和组织施工水利大渡槽。他以半年多时间,让一桥变作飞虹,横跨于险丘之间。桥高五十米,长一百五十米。上端桥面宽四米,中间水槽宽二米,深二米,左右各一米宽可供人行;下端桥厚六米,分两层,上层六孔,下层三孔,上下两层互相呼应,桥下宽阔的山洪溪由东向西穿流而过。它充分体现了黄万里博士的设计理念——“结实、实用、省钱、美观”。这座石木大渡槽质量进度安全三过关,紧急完工通水灌溉了新德的万余亩农田。桥下,一条溢洪道直达涪江,那座水利石拱渡槽便被农人们誉为“万里桥”。冒着抗战烽火,黄万里教授率领青年大学生扛着测杆、仪器,带着行囊、干粮,行走在陡峭的山岭和蜿蜒的河谷,吃干粮冷饭,睡野地。在60多年后,他的妻子丁玉隽回忆起这段日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出差”,丈夫没完没了的野外作业,成了他们新婚生活的“主旋律”。
回想1942年5月,郑泽埝新德坝扩灌与可亭埝取水口柳林滩水电工程建设连连告捷,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民生重点于是被《中央日报》等大媒体争相报道。对于三台老百姓关于抗战水利“万里桥”的称谓,黄炎培老先生表示出不同意:“一个才27岁的年轻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荣誉,就以村子的名称叫做‘高家桥’吧!”,黄炎培老先生还为黄万里博士在三台出生的次女取名“无满”,以告诫黄万里博士在学术上千万不要自满。
四、民族水利泰斗的涪水情节
也就是1940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是年夏天,三台县涪江洪水暴涨,柳林滩航道、船闸、桥梁及防洪设施被毁,涪江改道。在流亡三台的国立东北大学讲学的黄万里教授等民国水利专家精心勘测、规划、设计之下,县城乡绅霍模卿、吕鸿章、吕呤秋、谢德明等人在“衙神祠”开始举办水力发电业务,组建永明电灯有限公司。
这期间,黄万里教授请缨担任了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三台柳林滩是那时涪江流域最危险的滩,竟有三百多米长,落差很大,中间有礁石,每年都有好多船在此出事,也是涪江航道最大的一个瘤子,开刀便从这儿下手。由于地形很好,恰恰在一个弯道上。黄万里、张先仕等人想把航道取直,但工程量较大。于是黄万里通过关系找到重庆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徐可亭,讲明柳林滩航道可通过水利治理得到改善。徐可亭作为三台人表示要支持家乡的抗战水利建设。
在1940年夏秋之交,黄万里教授组织民工先在弯道上开了一条渠,把河道改直,渠面宽五十多米,渠长四百米。为解决上下水落差,他们特意做了船闸,还在渠道上建了一座桥,以方便行人。这座桥高十几米,长七十多米,设计上真有些欧美现代水利之新意,主体工程是黄万里主持设计的,大家一致拥护。水渠是张先仕设计的,下边还有一个放水洞,因为船闸要调节水位。放水洞由黄万里教授采用一种新式水利交通理念,做成后地方乡绅、三台民众感到很高兴。据老人们讲:当时的柳林滩船闸有点象后来的三峡、葛洲坝,只不过没有那么大。船闸出口处有一石滩,三台人就把石滩挖下去,利用石滩做船闸。船闸是杨子英设计的,杨子英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也是水利专业,跟黄万里教授交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甘肃省水利厅厅长。
民国水利专家们曾在工地建了两栋茅草房。大家都住在那儿。黄万里教授一家也住在那儿,离水电船闸工地很近。涪江航道工程处的员工有二十个人左右,包括测工。工程下达给乡民,当地还有水利协会。县长王棣之非常关心这个工程,甚至象前任县长郑献徵那样把自家的田和房都卖了,用来修水利交通工程,和专家们配合得很好。解放后,王棣之还当了一段时间新中国的县长。三台水利学会会长霍新吾积极支持,应该地方办的事情坚决搞好协调,没有扯皮的问题。这个水电船闸启竣工后,通航了好多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船闸、桥梁工程归县交通局管,引水发电工程归县水电局管。
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讲的是国民37年(1948年)6月20日,黄万里、杨子英参加三台县柳林滩水利发电站第一台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胜利投产发电时的情景。因为建了这样一个水电交通项目,所以当时就演变成为三台县水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明台电厂,直到发展成今天三台县涪江中游那些星罗棋布的永安、文峰、华能明台、吴家渡、冬瓜山等一系列中小型水电站。现目前,三台县有各类水电站22座,总装机已达到19万千瓦。
五、智慧水网延伸成就可亭埝
再说抗战后期的可亭埝,也就是解放后更名的三台县民力堰,该工程兴建于民国31年(1942年),最初定名为“潼川环城四坝堰”,后因重庆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徐堪(字:可亭)的大力支持而更名为可亭堰。解放后,在1953年改名为三台县民力堰,现隶属于三台县住建局,成为引水入城工程。
在民国28年(1939年),四川省水利局技术室在郑泽堰灌区桃子园等地,作“水力离心汲水机”高地灌溉试验成功。涪江堰工队拟在观音渡柳林滩修建航渠、发电与提水灌溉综合性工程,工程费54.9万元。民国29年(1940年)11月,省水利局邀请在国立东北大学讲学教授黄万里担任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开办航道工程。于11月28日开工,上土工2000余人,石工500余人,从猫儿岩下200米处开口,沿柳林滩旧河壕至观音渡2.9公里,引水流量6立方米每秒。在民国31年(1942年)5月竣工通航,其船闸名为永定闸。在民国30年(1941年)7月,在航渠修建过程中,环城四坝水利协会已呈请修建高地灌溉工程已获准,当年11月,省水利局派遣工程师梅逢春来航道工地组成了“真武乡高地灌溉工程处”。受水区代表委托组成水利协会,负责派工和贷款筹资。由龙致宁任会长,林仕安、敬启宣为副会长,办理开堰事宜。
三台县可亭(民力)堰工程干渠线从柳林滩始,经亭子梁开出了半边山隧洞,沿着梅鹤山、王家桥、琴泉寺、袁家花园至凤凰山、天诸山脚,控灌真武乡(北坝)至广化乡附近沿线坝地5300余亩,渠道引水0.8至1.3立方米每秒,主干渠长5.4公里,同时由西到东,以支斗渠水网模式,连通了涪江干流沿线的马家壕、刘家壕、潼家壕,包括古城墙边的护城河,有重点灌排渠系建筑42处。在民国30年(1941年)11月22日其半边山隧洞等重点工程先行开建,建设过程中水利经费不济,进展放缓。后来,在全民抗战陪都重庆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农商部长徐可亭的鼎力支持下,到民国31年(1942年)3月,工程建设贷款才源源汇到,县政府限期5月份必须放水。时间逼近,工程必须加快进行。当年4月水利水电建设的民工人数已达5200余人,到5月下旬汲水站工程竣工,安装了8台刘璞式汲水机,5月25日正式抽水放灌,工程已耗资520万元(法币)。
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三台县民力堰的堰务工作便由县明台电厂统一管理,到1958年、1972年三台县明台电厂陆续扩建,以新型水轮泵换下8台刘璞式汲水机,堰渠几经县委政府修整,引水灌溉已延伸到广化公社潘家坝,主渠堰全长7.8公里,新增农业灌面2200亩,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民力堰环城四坝的受益面积已突破7500余亩。改革开放后,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三台县民力堰农业灌溉效益每年都在不断萎缩和消亡,如今已成为三台城区生态调水和市民观赏游玩的水环境工程。
古梓州风雅颂,今三台富碧兴。琴泉叮咚心上流,石柱盘龙震梓州。汲取优秀传统水文化力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老明台到新明台,面前的一泓清流,较之江河大海可能是如此绵薄渺小。然而,巴山蜀水中的智慧之光却有着令人叹服的生命力。多少年多少时,又是多少分多少秒,一滴滴泉水从石缝中汩出,淌过森林山崖、跌过峰峦平原,穿过岁月、护佑丰收。智慧水利辉映明台旧事,其“滴水穿石”的内势,正激励国人共同迈进“两个百年”的幸福梦想!(
作者:谢勇,男,现年52岁,水利工程师,四川省三台县水利局党委宣传干事,绵阳市三台县作协、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
责任编辑:陈建华
上一篇: 上一篇: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篇: 下一篇:
红军“土飞机” 攻城有威力
相关文章
红军“土飞机” 攻城有威
智慧水文化点燃明台旧事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
共青团组织与红军队伍
密歇根州作者要写每个国
丹心碧血沃龙舒 ——追忆
金寨红军公田碑 见证苏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
天天努力、月月盘点,以
张宜友喋血高台
咏诗成歌 经典唱响校园
合阳县城关街道花园社区:弘扬中华美德
巾帼在抗疫一线 责任担当不让须眉
1
1
1
最新资讯
[食品]
安徽舒城县干汊河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
[教育]
印江召开首次学区办主任及工作人员会议
[资讯]
河南西峡县桑坪镇 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
[资讯]
安徽舒城县“四举措”全力推进2022年度高
[关注]
万成果园千亩葡萄飘香等你来
[关注]
“酱”心不改,做共富带头人
头条
更多+
难忘的军营情结(组图)
红色沃土——韶山冲(组图)
麦盖提县:筑牢人才之基 为县域发展蓄力
河南淮滨:林楼好人——朱正珍
安徽舒城县干汊河镇泉堰村民傅先炳:勇
传递正能量 温暖一座城
郑州赛道:11年坚守让你出行无忧
坚守初心 一心为民
社会
更多+
与“泥”相遇
2022-08-02
127
观红色电影 忆峥嵘岁月
2022-08-02
88
安徽舒城县干汊河镇:多措并举发挥退役
2022-07-30
95
安徽舒城县城关镇:增强保障力 做好衔接
2022-07-29
120
人物
更多+
河南淮滨:老兵——吴士威奉献在警队
北京通州徐维春获“头条好心人”“五星
笔走游龙出精品,桃李春风有高徒——艺
河南淮滨政务窗口民警黄冬梅:下班晚一
关于我们
/
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QQ:2897812423
邮箱:zgxkxww2013@163.com
监督电话:010—86390085
公网安备 1001036210265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小康新媒体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2013-2013 by www.zgxkx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20010514号